首页 资讯 正文

聚焦北大荒|绥滨农场:沃野绘新景 实干开新局

体育正文 216 0

聚焦北大荒|绥滨农场:沃野绘新景 实干开新局

聚焦北大荒|绥滨农场:沃野绘新景 实干开新局

央广网哈尔滨5月8日消息(xiāoxī)(记者(jìzhě)李雪 实习记者赵硕晗(zhàoshuòhán))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如一枚翡翠嵌于黑龙江松花江两江环抱的绿洲之中,这片绿洲之地被世界羽绒协会认证为“黄金羽绒带”,其独特的寒地气候与丰美水草,孕育出绒子含量(hánliàng)、蓬松度(péngsōngdù)“双高”的优质鹅绒——每克鹅绒含1200个绒朵,蓬松度达800+,这个得天独厚的特质(tèzhì)为当地大鹅产业带来了先天优势。今年,这片“黄金羽绒带”正上演(shàngyǎn)着“白鹅变金鹅(biànjīné)”的产业奇迹:全县大鹅养殖量预计突破320万只,比去年翻了一倍。 绥滨县大鹅产业不断壮大(央广网发 绥滨县委宣传部(xuānchuánbù)供图) 从炕头散养到智能养殖大棚,从初级屠宰到羽绒深加工,如今,绥滨(suíbīn)县正以“鹅(é)”产业作为富民强县新目标,通过建万亩(wànmǔ)养殖基地、扩十万(shíwàn)级规模场区、延伸全链条加工项目、创“绥滨白鹅(báié)”地理标志品牌,推动鹅养殖单一产业向“孵化—养殖—屠宰—深加工—电商销售”全链升级。 如今,大鹅产业已从“水面游(yóu)的”变成“链上跑的”,成为县域(xiànyù)经济“羽化成蝶”的核心引擎,蹚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大鹅在水中(shuǐzhōng)嬉戏(央广网发 绥滨县委宣传部供图) 智能养殖车间(chējiān)首批1万只鹅雏破壳 在绥滨县孵化(fūhuà)育雏基地(jīdì)的恒温车间里,56台孵化器正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孵化技术人员手持照蛋灯,将一枚鹅蛋置于光束中央,蛋壳内隐约可见蜷缩的雏鹅胚胎,血管(xuèguǎn)网如蛛网般蔓延——这是鹅雏孵化第7天的“生命特写”。“再过23天,这些(zhèxiē)小家伙就要啄开蛋壳了。”他的语气里带着(zhe)呵护新生命的温柔。 技术人员(jìshùrényuán)用照蛋灯查看鹅雏胚胎(央广网发 绥滨县委(xiànwěi)宣传部供图) 作为2025年刚投产的“智能鹅厂”,这里的孵化车间堪称(kānchēng)“鹅雏的第一产房”。11800平方米的厂区里,3座脱温育雏鹅舍配备环控系统,手机APP可(kě)远程(yuǎnchéng)调节温度、湿度和通风量,1个工人(gōngrén)就能看管1.2万只鹅雏。 “以前靠人力(rénlì)盯着,现在靠‘云端’养鹅。”绥滨县(xiàn)孵化育雏基地项目负责人肖强点开手机屏幕,实时数据(shùjù)在指尖流动,当前孵化车间温度37.8℃,湿度 58%,风力等级2级,这套参数是县畜牧兽医水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调试了(le)上百次的“黄金方案”。 破壳日到来,首批1万只鹅雏顶开蛋壳(dànké)。肖强轻轻捧起一只雏鹅说:“这些鹅宝宝(bǎobǎo)下个月就会住进各乡镇的(de)(de)养殖场,8月底就能变成(biànchéng)餐桌上的美味和羽绒服里的暖绒。”说话间,传送带正将空蛋壳送入堆肥场——在绥滨的鹅产业链里,没有“废弃物”,蛋壳将制成有机肥反哺农田,形成生态闭环。 鹅雏在育雏(yùchú)箱中破壳(央广网发 绥滨县委宣传部供图) 绥滨县畜牧水产(shuǐchǎn)服务中心主任刘宝君望(jūnwàng)着忙碌的生产现场,展望着未来的蓝图:“现在(xiànzài)准备扩建‘少年鹅厂’,明年这里会接上屠宰加工厂、洗绒厂(xǐróngchǎng)等全产业链园区,绥滨鹅从破壳到变成商品,全程不超过2公里。” 每天3000枚鹅蛋锁定(suǒdìng)致富密码 “嘎、嘎、嘎……”在(zài)绥滨县绥东镇亿源丰养殖场,种鹅大棚外,水面泛着涟漪,数千只白鹅正“曲项向天歌”。养殖户钟春霞挎着(kuàzhe)竹篮(zhúlán)穿梭在养殖大棚中,鹅蛋沉甸甸地坠在草窝里,她的围裙(wéiqún)兜很快装满了。“今天捡了2800枚鹅蛋,比昨天多了300枚!”钟春霞高兴地说。阳光透过棚顶,给这些椭圆的“金蛋”镀上一层(yīcéng)暖光。 钟春霞的丈夫刘传志蹲在消毒池旁清洗胶靴,裤脚(kùjiǎo)还(hái)沾(zhān)着鹅饲料的碎屑。三年前,他还是(shì)个开大车的“运输人”,如今他们家已是黑龙江省种鹅(zhǒngé)养殖的“明星户”。“多亏镇政府帮忙流转土地,不然3万平方米的养殖场根本建不起来。” 他说,位于东方村的新(xīn)基地下个月就竣工投产了,“那是4万平方米的‘江景鹅场’,挨着两江交汇处,水草丰美,鹅产蛋多、绒质好。” 走进库房(kùfáng),7000枚鹅蛋(édàn)码放得整整齐齐,塑料周转箱堆成半人高的墙。钟春霞介绍,去年1万(wàn)只“霍三”种鹅产蛋40万枚,效益达到150万元,今年日产蛋量已经突破3000枚。 刘传志正在捡鹅蛋(央广网发 绥滨县委宣传部供图(gōngtú)) 政企携手破解养殖业“成长的烦恼(fánnǎo)” 记者了解到(dào),在(zài)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助力大鹅产业发展的(de)政策“组合拳”正密集落地。《绥滨县鹅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7年)》明确表示,首批1.0069亿元乡村振兴(zhènxīng)资金(zījīn)中,8000万元“砸”向大鹅产业链的关键环节——3处(chù)2万只规模种鹅场、1处10万只肉鹅场,还有白鹅屠宰(túzǎi)加工厂(jiāgōngchǎng)、鹅绒洗选厂。最让养殖户拍手称快的,是黑龙江省刚刚出台的《鹅十条》中的 “兜底政策”:商品鹅饲养量10万只以上的养殖场,按照实际出栏数量给予每只鹅5元补助。《鹅十条》还涉及了保险、贷款(dàikuǎn)、项目建设等其他方面的各种利好政策。 鹅雏(échú)健康生长(央广网发 绥滨县委宣传部供图) 政策(zhèngcè)红利催生“裂变效应”,绥滨县5000余户大鹅(é)散养户中,规模化养殖(yǎngzhí)场有26个(gè),其中,万只种鹅场(zhǒngéchǎng)4个、10万只以上商品鹅养殖场2个、万只以上商品鹅养殖场7个,年养种鹅4万只以上,年产种蛋160万枚。2025年,绥滨县充分挖掘养殖潜力,计划新建、改造养殖基地46处(chù),力争10万只以上养殖基地达到10处,万只以上养殖基地达到43处,预计(yùjì)全年大鹅养殖量达到320万只以上,实现大鹅扩群增量新突破。 大鹅养殖基地(jīdì)(央广网发 绥滨县委宣传部供图) 绥滨县委常委、副县长陈钢介绍:“我们正在加快打造‘孵化—养殖(yǎngzhí)—屠宰—深加工—电商销售’大鹅全产业链(chǎnyèliàn)闭环(bìhuán),让每个环节都创造新价值。” 当一枚鹅蛋承载的(de)不再是简单的养殖经济,而是全产业链的智慧、政企协作的默契、乡村振兴的希望,它(tā)便成了真正(zhēnzhèng)的“产业图腾”,它见证着这片黑土地上,“白羽毛”如何化作“金翅膀”,带着一方百姓飞向生活(shēnghuó)更美好的广阔天地。 更多精彩(jīngcǎi)资讯请在应用(yìngyòng)市场下载“央广网(yāngguǎngwǎng)(yāngguǎngwǎng)”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xiāofèizhě)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聚焦北大荒|绥滨农场:沃野绘新景 实干开新局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