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馆协同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打造思政育人“洞庭湖模式”
创新校馆协同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打造思政育人“洞庭湖模式”
创新校馆协同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打造思政育人“洞庭湖模式”
红网时刻新闻6月11日讯(通讯员 周翔)“多民族文化(wénhuà)融合让我深刻体会到(dào)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来自藏族(zàngzú)的同学在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思政课上的深刻感受。
近年来,该校扎实推进“大思政课”探索,创新构建“校馆协同”育人机制,在艺术教育专家唐付丽博士推动下,以美育教联体为纽带(niǔdài),将思政教育、美育实践与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出(dǎzàochū)具有地域(dìyù)鲜明特色的“洞庭湖模式”。近日,唐付丽在长沙(chángshā)、常德、益阳等多地开展专题讲座,宣传推广(tuīguǎng)该模式。
美术馆变身(shēn)“育人课堂”
该校联合(liánhé)岳阳市美术馆启动“大江(dàjiāng)大河 同心同源”项目(xiàngmù)(xiàngmù),将场馆资源转化为(wèi)鲜活思政素材。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围绕长江流域文化设计儿童导览手册、创作主题美术作品,在跨学科实践中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开展活动20余项,构建起“课程育人-文化浸润-实践养成”三维体系,成为校馆合作典范。
沉浸式实践突破传统课堂边界(biānjiè)
为拓展教育场景,该校联动岳阳市美术馆、粤汉铁路(yuèhàntiělù)工人运动陈列馆等场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开发法治文化长廊、红色研学等沉浸课程。“场馆情境浸润+项目任务驱动”机制突破传统(chuántǒng)课堂边界,让(ràng)学生在(zài)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等实践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洞庭湖经验(jīngyàn)”助力多元共育
唐付丽介绍,这一模式推动(tuīdòng)思政教育实现从“单向灌输”向“多元共育”的转变,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洞庭湖经验”。未来,该校将持续深化与洞庭湖区域(qūyù)文化资源的联动,着力培养兼具文化自觉与创新(xīn)素养的时代新人,探索美育与思政融合新路径(lùjìng)。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